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劲松[1]
机构地区:[1]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 处:《卷宗》2013年第10期354-356,共3页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南京矧民政府为了消解内忧外患的重压、改善政府形象,联合乡村建设派开展了一场声势颇为浩大的县政建设变验,这一实验是更早一些时候开始的乡村建设运动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内容十分丰富,显示了基层改造(乡村改造)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我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下还不太多,且不够直接、令面、深入,整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李伟中博士2009年发表的《20世纪30年代县政建设实验研究》(系南开大学王先明教授主编《20世纪中国乡村变迁从书》之一),选取当时声名最著的邹平、定县、江宁、兰溪等四个实验县加以述评,并以之为基础,概括出县政建设运动的整体特征,进而从现代化视角对县政建设运动的实验群体、实验理论、实验表现进行解析,认为县政建设实验是在近代图家与社会分野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政府为回应社会“救亡”和“国家现代化”的政治诉求,与社会力量合作推动社会转型的一次大规模尝试,由于主持县政建设实验的知识分子在群体属性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了“科学的实验”、“哲学的实验”和“政治的实验”三种不同模式,它们在实际操作中各有利弊,最后,由于多种原因不了了之,虽然总体上并不成功,但作为中斟现代化进程中一次大胆探索,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当代中国改革颇有借鉴意义,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其框架,择要加以评介。
关 键 词:乡村 社会转型 现代化 乡村建设 县政建设 知识分子 文化 教育
分 类 号:G420[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3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