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渔人只为鱼——解析渔隐意象的产生、诗化和物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邹祥平[1] 

机构地区:[1]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文教资料》2013年第22期1-2,共2页

基  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育人——传统官德教育实践研究”(2012SJB880073)

摘  要:作为中国传统隐逸方式之一的渔隐,剖析其内涵,既有逍遥容与的一面,又有志在功业及精神慰藉的一面。考察其发展,唐宋时期诗化于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而明清时期则物化于园林营造与书画创作中。源于先秦,兴于六朝,承传于唐宋,延续至明清。无疑是中国传统隐逸文化系统中鲜明的意象符号之一。

关 键 词:隐逸文化 渔隐 诗化 物化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