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子军[1] 秦超[1] 梁志坚[1] 莫雪安[1] 程道宾[1] 陈雅娟[1] 叶伟[2] 戴旖[2]
机构地区:[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宁53002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学科
出 处:《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年第10期612-61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60088;81260186);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832134;0991149)
摘 要:目的探讨纹状体梗死患者红核继发性损害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收集首次发病、单侧纹状体梗死、病程12周的患者32例为研究组,募集32例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与研究组相匹配,单侧基底节区病灶但纹状体不受累的脑梗死患者为临床对照组,32例性别、年龄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3组均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研究组和临床对照组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Bartho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部分有类似帕金森氏病症状的患者进行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的第Ⅲ分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梗死侧红核的MD值([1.086±0.122)×10-3mm2/s]较临床对照组梗死侧红核([0.817±0.106)×10-3mm2/s]和正常对照组红核([0.785±0.081)×10-3mm2/s]均升高(均P<0.001),研究组梗死对侧、临床对照组梗死对侧与正常对照组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5例患者出现帕金森样症状,其梗死灶同侧红核的MD值([1.142±0.136)×10-3mm2/s]比无帕金森样症状患者梗死灶同侧红核([1.075±0.074)×10-3mm2/s]升高(P<0.05)。结论纹状体梗死可以导致同侧红核的继发性损害,且这种继发性损害可能参与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分 类 号:R74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