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自觉历程——“情”在六朝以前中国诗歌及理论史上的发展概述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万兴 

机构地区:[1]甘肃省渭源县清源二小

出  处:《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年第11期83-84,87,共3页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基  金: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学科内涵的有效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S[2013]GHB0193

摘  要:中国文学自《诗经》以来,就有抒情的传统,并成为几千年以来诗歌文学的主要特色。《诗经》以抒写集体情感为主,尚未充分表现作家个人的性灵和特色,《楚辞》已显示出这一点,但抒情的范围主要限于政治方面。至东汉末,《古诗十九首》和一些抒情小赋开始转向个人生命际遇之情的抒发,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抒情风气,至此,中国文学的抒情已由集体情感的抒发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写,与之相伴的文学理论亦由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自觉以及人们对文学本质认识的加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陆机《文赋》中“诗缘情而绮糜”的提出,使文学抒情完全进入自觉化,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影响了后世中国诗歌文学的抒情特色。

关 键 词:诗歌史 诗言志  自觉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