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

作品数:1764被引量:1004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洪树华过常宝杨慧芳杨隽曹建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言志与当代动画电影的共情空间建构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3期52-56,共5页王颖 
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新媒介文艺发展研究创新团队”(编号:2022RW023)的阶段性成果;聊城大学“光岳青年学者创新团队”(编号:LCUGYTD2022-06)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创”方针。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新型文艺作品也要落实“两创”方针,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近年来,影视文艺工作者多以历史或封神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为平台,为传播传...
关键词:诗言志 动画电影 共情叙事 
以意逆志
《七彩语文》2025年第11期34-37,共4页唐晓楠 
古人云:“诗言志。”诗词是作者丰富内心世界的外显,文辞是作者情志与思想的载体。作者创作时,若只注重言辞的华美,仅于词句上着力雕饰,而忽略情志与思想的表达,便会“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我们欣赏诗词,如果只停留在对词句的赏读上,...
关键词:诗言志 以意逆志 兴寄 以文害辞 跨越时空 作者情志 
“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后半部史诗——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毛泽东诗词解读
《百年潮》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汪建新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卓越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缔造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他成就了举世公认的千秋伟业,也创作了气吞山河的不朽诗篇。1921年新年伊始,毛泽东与何叔衡、周世钊等人召开新民学会会员新年大会,把学...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诗意表达 诗言志 中国与世界 核心主题 人心风俗 不朽诗篇 千秋伟业 
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情志关系探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李慧杰 
“诗言志”与“诗缘情”作为中国古典诗学发展历程中的两大诗学观念,自产生以后就引起学界对“情”“志”两者关系研讨的热情。从诗学发展历程来看,“诗言志”与“诗缘情”观念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语境,其中所指的“情”“志”有着...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学 情志 诗言志 诗缘情 中国文化精神 
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性”之思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李艳丰 
纵观中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话语在探讨“什么是文学”这一命题时,多半是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趣味或文艺的美学形式等层面界定文学的内涵。如中国传统“诗言志”“诗缘情”的情诗学,西...
关键词:什么是文学 批评传统 诗言志 诗缘情 西方文论 理论与批评 审美意识形态 美学形式 
诗赋外交:晚清“龙喜社”与朝鲜使臣交往考论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李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PY20046)成果之一。
“龙喜社”光绪十三年(1887)成立于湖南京师善化会馆,社员初以湖南人为主,后亦有外省籍和满族文人参与其中。“龙喜社”成立伊始即与朝鲜使臣诗歌酬唱,此后双方往来不绝,并一直持续至甲午年间。“龙喜社”不但继承了中朝文人宴游唱和、...
关键词:龙喜社 赋诗言志 宗藩关系 文人交流 
鲍照《河清颂》文化内涵探析
《华夏文化》2024年第4期41-42,共2页李芮 
鲍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县北)人。鲍照因才学而闻名当世,贡诗言志,步入仕途。曾先后依附宗室三王。但因其出身寒门,一直郁郁不得志,无法施展才能,因此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于世族门阀制度的不满。大明八年孝武帝死,皇室内部骨肉相残,...
关键词:门阀制度 汉魏六朝 鲍照 诗言志 颜延之 谢灵运 郁郁不得志 
向雷锋叔叔学习用文字传递爱与奉献的力量
《雷锋》2024年第33期4-5,共2页
诗言志,文达心。雷锋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融入文学创作中。透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发源和成长。学习雷锋的文学作品,如同在心中播撒下了一颗颗文学的种子。这些作品以其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激发了青少年对写作的热...
关键词:雷锋精神 雷锋叔叔 学习雷锋 诗言志 远大理想 朴实无华 文学作品 青少年 
纳兰性德《咏史》二十首中的用典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21期8-10,共3页王德艳 
2024年度四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纳兰性德诗歌研究”(项目编号:SPSK 24010)。
《春秋公羊解诂》卷十六“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明确彰显了诗歌的叙事功用,体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独有诗歌内蕴。“诗言志”“缘事而发”既是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圭臬,也是诗歌创作内涵和手段。作为清...
关键词:典故 生民视角 事典 以典为诗 “诗言志” 
“诗言志”:从实践应用性理解到本体论阐释的可能性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1期155-165,282,共12页李建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264)。
“诗言志”自《尚书·尧典》提出以来,就被从古至今的学者不断理解、解释和应用,并在历史阐释中成为中国最早、最权威的诗学命题,被誉为“千古言诗之妙谛真诠”“开山的纲领”。但论者们主要从伦理政治的实践应用性而不是从本体论上理...
关键词:诗言志 理解 诗学 本体论 诠释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