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

作品数:542被引量:82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董学文冯宪光李志宏段吉方王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屈原戏”剧目谱系的审美意识形态考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郭丰涛 
对于屈原作品流露的“怨情”及其投江的悲剧结局,古今“屈原戏”采取不同的改造路径。古代剧作家在屈原投江后增设“神仙化”情节,消解屈原投江的悲剧能量,将个体怨情融于君贤臣忠的儒家伦理秩序,符合“大团圆”的审美传统以及“怨而不...
关键词:屈原戏 剧目谱系 戏剧功能化 审美意识形态 
建构主义VS本质主义:与童庆炳老师分歧的关键所在
《新华文摘》2025年第4期89-94,共6页陶东风 赵勇 
一“审美意识形态”是某种妥协的产物赵勇:陶老师好!您与童庆炳老师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但我想聚焦您和童老师关于文艺本质的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非常有学术价值。从2004年起,你们又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
关键词:建构主义 童庆炳 学术争论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意识形态 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界 文艺本质 
讲述时代的故事——论王尧的散文作法
《南方文坛》2025年第1期172-176,共5页李刚 谢燕红 
文学的历史演变表明,文学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虽然有时与社会发展会不同步或不一致,但从整体上看,大多数的时间里,在物质生产条件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制约下,文学与社会发展具有同步性或一致性。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关键词:现实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学与社会 文学的历史 浪漫主义文学 明清小说 王尧 审美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综合与超越:2000-2024(下)
《学术月刊》2025年第2期143-152,共10页张永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当代意义研究”(18ZDA275)的阶段性成果。
^(2000年至2024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综合与超越”期。“自省与综合”“完善与超越”分别构成2000年至2009年、2010年至2024年间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者经过对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式、审美意识形态等问题的论争,最终形成了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 社会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审美意识形态论:如何辩护,怎样建构——以童庆炳、王元骧的理论创新为中心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批准号:22JJD750015)的阶段性成果。
一、审美意识形态论:从一场论战说起时至今日,文艺理论界的学人恐怕都得承认,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三位学者既是“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明者和建构者,同时也是这一学说的积极维护者和捍卫者。因为自从钱中文在1982年提出“文艺是一种...
关键词:《文艺研究》 审美意识形态论 王元骧 钱中文 审美反映论 童庆炳 观念体系 文艺理论界 
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综合与超越:2000—2024(上)
《学术月刊》2025年第1期167-181,共15页张永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当代意义研究”(18ZDA275)的阶段性成果。
2000年至2024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的“综合与超越”期。“自省与综合”“完善与超越”分别构成2000年至2009年、2010年至2024年间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者经过对审美、意识形态、意识形式、审美意识形态等问题的论争,最终形成了文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反映论 社会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式 
电影《消失的她》:凝视视角下女性主义议题探究
《传媒论坛》2025年第1期74-77,共4页周盈吟 
以悬疑为叙事内核,并将女性作为关注视角的电影《消失的她》表现出对女性形象的景观化构建与消费。在该影片对女性的符号化表达中,对女性旧有社会属性的固化源于当代社会文化制度所编织的脚本与女性主义核心理念之间的深刻错位。以凝视...
关键词:女性主义 凝视 审美意识形态 《消失的她》 
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物性”之思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李艳丰 
纵观中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历史,可以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艺理论与批评话语在探讨“什么是文学”这一命题时,多半是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趣味或文艺的美学形式等层面界定文学的内涵。如中国传统“诗言志”“诗缘情”的情诗学,西...
关键词:什么是文学 批评传统 诗言志 诗缘情 西方文论 理论与批评 审美意识形态 美学形式 
微妙的平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形态
《社科纵横》2024年第6期94-100,共7页李映冰 
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学意识形态论的发生、流变与形态研究”(20YB076)。
观察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可以发现:审美和意识形态达成一定默契;“反映论”和“实践论”互相促进;意识形态批评和文本形式批评相伴相生。原因在于解读马克思主义存在两种基本范式:一种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以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 实践论 反映论 文本形式 
建构主义VS本质主义:与童庆炳老师分歧的关键所在——陶东风、赵勇对谈录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24年第6期13-25,共13页陶东风 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JJD750015。
一“审美意识形态”是某种妥协的产物赵勇:陶老师好!您与童庆炳老师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但为了让这个对谈相对集中,我想聚焦在您和童老师的争论这里,因为我觉得这场争论非常有学术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童老师与您是师生关系,而且关...
关键词:童庆炳 师生关系 学术争论 陶东风 建构主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意识形态 赵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