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形态论

作品数:103被引量:18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元骧冯宪光李志宏董学文杨晓新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审美意识形态论:如何辩护,怎样建构——以童庆炳、王元骧的理论创新为中心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批准号:22JJD750015)的阶段性成果。
一、审美意识形态论:从一场论战说起时至今日,文艺理论界的学人恐怕都得承认,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三位学者既是“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明者和建构者,同时也是这一学说的积极维护者和捍卫者。因为自从钱中文在1982年提出“文艺是一种...
关键词:《文艺研究》 审美意识形态论 王元骧 钱中文 审美反映论 童庆炳 观念体系 文艺理论界 
文学的划域求本——重读钱中文、童庆炳“审美意识形态论”被引量:4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3期1-9,19,共10页高楠 肇钒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理论中国范式研究”(19ZDA266)。
由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等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在20世纪80年代曾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讨论。20年后,提出者对“审美意识形态论”再予强调性论说与阐发,体现了对于文学研究的根本性坚持,即为文学划域求本。资深理论家对文...
关键词:审美意识形态 历史延续性 划域求本 活动意识 
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研究范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28-33,共6页孙桂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266)。
谈及文学本质是什么,“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艺研究重要理论话语。一方面如果把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理论领域接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当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肇始期,那么至今已历时百年。同时,从参与此理...
关键词:文学 审美意识形态 范式 诠释主义 解释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语境性学理阐释和评估被引量:4
《中国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1-10,49,共11页李建盛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产生和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问题意识和理论目标。"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些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家对时代提出的理论问题做出的一种探索和解答,它已经成为文学理论中关于文学本质问题最具有竞争力的理论命题之一。...
关键词:文学 审美 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评估 
绘画创作主体的审美与传播--从反身性、主体间性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美术大观》2021年第10期114-115,共2页吕乾圣 
绘画创作主体具有社会属性,个体在社会中的文化价值,在于自我的反思和呈现,其创作本源来自“反身性”。创作主体与观看的对象主体不是支配性的,是各自作为主体的自由交往和对话,形成“主体间性”。从“反身性”到“主体间性”,审美思想...
关键词:绘画创作主体 反身性 主体间性 审美意识形态论 
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书写看文艺学学术史书写的遮蔽与去遮蔽被引量:3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1年第3期4-11,共8页郑惠生 
文艺学学术史的书写存在遮蔽问题。首先,从主体行为效果的性质看,文艺学学术史的遮蔽可分为“正向遮蔽”和“反向遮蔽”两种形态。其次,从主体书写意识的状态看,文艺学学术史的遮蔽可分为“无意遮蔽”“有意遮蔽”和“随意遮蔽”三种类...
关键词:文艺学学术史 审美意识形态 遮蔽 去遮蔽 学术建设 
论王元骧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独创性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年第2期-,共15页范永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项目编号:17ZDA269)阶段性成果
王元骧是国内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倡导者之一,但是,他对"审美""意识形态"以及二者之间的融合方式的理解不同于钱中文、童庆炳,也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王元骧从"审美反映论""文学价值(实践)论""文学本体论"等多层视角,阐发出"审美...
关键词:王元骧 审美意识形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学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基于当代西方文论中“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189-199,共11页汤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资助项目“当代英美文论界后理论现象研究”[项目编号:17BWW015]阶段性成果。
意识形态体现了权力运作的展开方式,其功能包括调和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效应可存在于感性的个体体验和规训个体的霸权话语之间的差异中。文学在传达意识形态和支撑霸权秩序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是逃离和超...
关键词:意识形态 审美 日常生活审美化 物质性 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理论建构的延续性与递进性——再评王元骧教授的文学理论探索
《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112-114,共3页姚文放 
多年前我曾为王元骧教授《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写过一篇书评,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5期上,屈指算来,已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事儿了。当时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刚刚出版,拙著的核心问题就是用"中介论"的观点...
关键词:王元骧 审美意识形态论 审美反映论 文学理论 延续性 理论建构 
苏联“审美学派”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的转型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20年第2期177-188,共12页曹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ZW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194).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迎来历史性转型的重要时刻,苏联美学和文论的影响非但没有退场,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借鉴资源。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我国文论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显著进步,苏联文...
关键词:苏联 “审美学派” 新时期 文艺本质讨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