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反映论

作品数:56被引量:9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元骧刘书梅彭海云赵建逊张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理论研究》《西部学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审美意识形态论:如何辩护,怎样建构——以童庆炳、王元骧的理论创新为中心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51-66,共16页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批准号:22JJD750015)的阶段性成果。
一、审美意识形态论:从一场论战说起时至今日,文艺理论界的学人恐怕都得承认,钱中文、童庆炳、王元骧三位学者既是“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明者和建构者,同时也是这一学说的积极维护者和捍卫者。因为自从钱中文在1982年提出“文艺是一种...
关键词:《文艺研究》 审美意识形态论 王元骧 钱中文 审美反映论 童庆炳 观念体系 文艺理论界 
论王元骧的文学语言思想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张瑜 
作为当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王元骧先生以提出“审美反映论”“文艺实践论”“文艺本体论”和“文艺人生论”等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文论观点而蜚声学界,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王元骧先生在文学语言研究领域中也曾做过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他对文学...
关键词:文学语言 王元骧 审美反映论 文艺本体论 文艺理论家 文学实践 多维度视角 实践论 
王元骧访谈录
《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73-76,共4页王元骧 朱首献 
王元骧先生是我国具有突出成就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2024年11月,适逢先生九十寿辰和《王元骧文集》出版,编辑部特约朱首献教授对王先生做了如下访谈。先生回顾了自己的学术历程,他以“审美反映论”为起点,先后吸取了价值论、实践论和...
关键词:文艺理论研究 王元骧 审美反映论 文学理论 文艺理论家 社会责任意识 学术历程 王先生 
蒋孔阳先生“1957”的文学定义——以《文学的基本知识》为对象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4年第1期36-48,241,共14页刘锋杰 尹传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文论教材中“文学定义”研究”(17BZW054)阶段性成果
蒋孔阳先生1957年出版《文学的基本知识》一书,使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与“审美反映论”概念创构的先行者之一。他在书中强调“把人当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描写”,肯定人性的存在并主张加以表现,认为要用“美感的感性形式”...
关键词:蒋孔阳 文学理论教材 生命 美感 审美反映论 
新时期反思文学反映论的三种学理路径被引量:3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赖锐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文学经典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发生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VSZ072]的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对文学反映论的反思,始终伴随对“唯认识论”思维的清理:以认识论统摄文学,容易掩抑文学应有的审美、价值和人性维度,使之沦为摹写现实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学界针对文学反映论及其背后的认识论问题,主要采用了三种反思方法,...
关键词:新时期 学理 文学反映论 审美反映论 文学主体论 
新中国文论思想脉络中的“审美反映论”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尹传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文论教材中‘文学定义’研究”(17BZW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中国文论思想”脉络中“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可分为四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徐中玉、蒋孔阳、朱光潜、萧平为代表,关注美、美感与“形象反映”的关系,且开始反思文学反映论,虽未将“审美反映论”概念化,但为其出场作了思想准备;60年代...
关键词:“审美反映论” 新中国文论思想 内生性 逻辑自洽 
审美反映论评述被引量:1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1年第2期14-28,250-251,共17页张瑜 
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2)阶段性成果
审美反映论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艺学界取得最早也是相对最成熟的理论成果之一,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和当代文学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一观点,我国学界的认识一直...
关键词:文学反映论 审美反映论 审美 
王元骧与“审美反映论”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
《天中学刊》2020年第3期6-17,共12页郑玉明 
新时期以来的审美反映论研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的理论建构和90年代中期以后的理论深化、演进两个发展阶段。在理论建构期,王元骧的审美反映论研究主要是从认识的角度,充分挖掘了文艺活动的审美性质,对以审美情感反映...
关键词:王元骧 审美反映论 理论建构期 深化演进期 描述型 思辨型 
文学理论建构的延续性与递进性——再评王元骧教授的文学理论探索
《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112-114,共3页姚文放 
多年前我曾为王元骧教授《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写过一篇书评,发表在《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第5期上,屈指算来,已是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事儿了。当时我的第一本学术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刚刚出版,拙著的核心问题就是用"中介论"的观点...
关键词:王元骧 审美意识形态论 审美反映论 文学理论 延续性 理论建构 
如何在幻象的丛林中表征出现实?——审美反映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年第2期247-260,626,共15页王杰 廖雨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的审美反映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同时兼顾了文学艺术的认识性与审美性,并与实践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品格。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审美反映论的内涵发生着异变,学界对其存在着理论上的误读,并由此导致过度的批评与质疑。...
关键词:审美反映论 理论幻象 审美认知 当代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