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东风

作品数:186被引量:1027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化研究主编大众文化公共性启蒙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思闲暇时间、空闲时间与娱乐文化
《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3期3-8,共6页陶东风 
汉娜·阿伦特区分了“闲暇时间”和“空闲时间”,认为大众文化是为填补空闲的娱乐活动,而寄希望于“积极生活”内部本真政治的回归;韩炳哲则认为“积极生活”同样服膺于劳动律令,从而无力抵抗时间涣散的危机,提倡以“沉思生活”作为理...
关键词:闲暇 积极生活 沉思生活 
建构主义VS本质主义:与童庆炳老师分歧的关键所在
《新华文摘》2025年第4期89-94,共6页陶东风 赵勇 
一“审美意识形态”是某种妥协的产物赵勇:陶老师好!您与童庆炳老师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但我想聚焦您和童老师关于文艺本质的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非常有学术价值。从2004年起,你们又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
关键词:建构主义 童庆炳 学术争论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意识形态 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界 文艺本质 
建构主义VS本质主义:与童庆炳老师分歧的关键所在——陶东风、赵勇对谈录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24年第6期13-25,共13页陶东风 赵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话语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研究: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JJD750015。
一“审美意识形态”是某种妥协的产物赵勇:陶老师好!您与童庆炳老师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但为了让这个对谈相对集中,我想聚焦在您和童老师的争论这里,因为我觉得这场争论非常有学术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童老师与您是师生关系,而且关...
关键词:童庆炳 师生关系 学术争论 陶东风 建构主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意识形态 赵勇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对谈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7期96-105,178,共11页张俊丽 陶东风 刘康 曾军 
“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困扰了中西知识界数百年。西方从亚当·斯密的“中华文明静滞论”、黑格尔的“中国没有历史”,到费正清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柯文的“在中国发现历史”等观点;中国从“器道”之争、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到...
关键词:《探索与争鸣》 在中国发现历史 费正清 亚当·斯密 戊戌变法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核心命题 历史语境 
走向建构主义的文化创伤理论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陶东风 
21世纪初,以杰弗里·亚历山大为代表的一批聚集在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高等研究中心的社会学家,在否定病理学的、本质主义的创伤理论基础上,正式发展出了建构主义的“文化创伤”理论,或曰关于创伤的建构主义社会理论。这种创伤观认为,创...
关键词:文化创伤 心理分析 建构主义 杰弗里·亚历山大 
“从我们最切近的恐惧出发,重新考虑人的境况”——解读阿伦特及其《人的境况》
《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2期78-88,175,共12页陶东风 
阿伦特是一位极富原创性又充满争议的思想家,其思想和著述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新有余而严谨不足,充满了复杂性和张力,难以归类。从政治立场看,阿伦特不能被归入西方政治理论所概括的各种思想派别;从学科归属看,阿伦特不属于哲学家,也不...
关键词:阿伦特 《人的境况》 政治 思考 
汉娜·阿伦特“世界”概念浅析
《学术月刊》2024年第2期115-123,共9页陶东风 
阿伦特的“世界”不同于地球、自然,它属于人类创造、由人工制品(从建筑物、生产/生活工具到各种制度、文学艺术等)构成的广义的文化。同时,世界不是单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是复数之人于其中交往对话、相互向对方呈现自己的公...
关键词:阿伦特 世界公共性 持久性 
心理分析与解构主义的视野融合:卡鲁斯的创伤文学批评理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6期96-97,共2页陶东风 
从解构主义的视野解释创伤,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创伤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美国的创伤文学批评以耶鲁大学为阵地。珊娜·费尔曼、杜丽·劳布、哈特曼以及他的博士生凯茜·卡鲁斯,是耶鲁创伤一解构理论的主要代表。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 视野融合 创伤文学 哈特曼 耶鲁大学 解构主义 卡鲁斯 解构理论 
心理分析与解构主义的视野融合——论卡鲁斯的创伤文学批评理论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4期18-20,共3页陶东风 
从解构主义的视野解释创伤,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创伤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美国的创伤文学批评以耶鲁大学为阵地。凯茜·卡鲁斯是解构主义创伤文学批评理论的主要代表。卡鲁斯的创伤理论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又融入解构...
关键词:文学批评理论 视野融合 创伤文学 创伤理论 解构主义 精神分析 耶鲁大学 卡鲁斯 
日常生活意义感的变迁——兼与钱理群先生商榷被引量:3
《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第10期23-29,共7页陶东风 
日常生活的意义感,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发生和嬗变的。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意义感,经历了“革命”“启蒙”“消费”“数字化”等历史语境的变迁,在“个人”和“集体”话语的矛盾与张力之间呈现了不同的症候。
关键词:日常生活 意义阐释 利己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