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VS本质主义:与童庆炳老师分歧的关键所在  

作  者:陶东风[1] 赵勇[2]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2]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新华文摘》2025年第4期89-94,共6页

摘  要:一“审美意识形态”是某种妥协的产物赵勇:陶老师好!您与童庆炳老师之间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但我想聚焦您和童老师关于文艺本质的建构主义与本质主义的争论,这场争论非常有学术价值。从2004年起,你们又围绕着“日常生活审美化”“文艺学的边界”“文化研究”“文学终结论”等问题展开了持续几年的学术争论,在整个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场争论我甚至觉得可以用“捉对厮杀”来形容。由于你们的争论实际上代表了当时文艺理论界的两股重要力量,所以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学术事件。

关 键 词:建构主义 童庆炳 学术争论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意识形态 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界 文艺本质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