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言志

作品数:129被引量:14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过常宝鲁洪生刘衍军朴钟锦夏德靠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赋外交:晚清“龙喜社”与朝鲜使臣交往考论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6期134-144,共11页李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PY20046)成果之一。
“龙喜社”光绪十三年(1887)成立于湖南京师善化会馆,社员初以湖南人为主,后亦有外省籍和满族文人参与其中。“龙喜社”成立伊始即与朝鲜使臣诗歌酬唱,此后双方往来不绝,并一直持续至甲午年间。“龙喜社”不但继承了中朝文人宴游唱和、...
关键词:龙喜社 赋诗言志 宗藩关系 文人交流 
姬文华 墨香四溢 绘就生活诗篇
《时尚北京》2024年第5期112-117,共6页张于惠子 
姬文华,一位才情横溢的女画家,她以画笔为诗,以色彩为词,将艺术感受力融入每一幅作品中。她的中国画,不仅技艺精湛,更透露出一种诗性的语言,仿佛山水间弥漫着淡淡的诗意。在研修期间,姬文华赋诗言志,表达了她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关键词:心灵感悟 山水间 赋诗言志 女画家 艺术创作 技艺精湛 艺术作品 现代审美 
言志传统与孔门言志文献的生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54-64,共11页夏德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语录类文献整理与儒家话语体系建构及传承的研究”(项目编号:20&ZD265)。
“诗言志”开创了“言志”传统,“赋诗言志”在春秋时期的外交场合颇为盛行,人们往往借助诗篇来委婉表达心中的情意。赋诗言志在春秋晚期开始衰歇,一种新的言志样式开始出现。孔子及其弟子一方面将“赋诗”变成“言诗”,一方面改造“赋...
关键词:《论语》 赋诗言志 孔门言志 言志文献 
《诗经》中为何有那么多生僻字?
《家族企业》2023年第5期25-28,共4页方麟 
作为父亲,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作为先生,孔子教育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作为政治家,孔子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
关键词:赋诗言志 《诗经》 生僻字 《诗》 鸟兽草木之名 先秦时代 
季札评《诗经·郑风》之“细”涵义探微
《江苏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213-222,共10页郭院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整理”(19FTQB007)的阶段性成果。
《左传》所载季札观乐一事历来备受关注,他对《诗经·郑风》之“细”含义的评述,各家对此众说纷纭。检索《左传》所引《郑风》与传世《郑风》在汉、宋时期的接受情况,回到历史语境,运用诗学相关理论,结合音乐学、社会学方法,以发展观念...
关键词:《左传》 季札 赋诗言志 《郑风》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格言(下半月)》2023年第1期56-57,共2页
夕花篇按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便是“除夕”。除夕守岁,是国人赓续千年的传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每到此时,总是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诗意迎新春,来看看文人墨客笔下的除夕有多精彩吧!
关键词:赋诗言志 诗兴大发 文人墨客 迎新春 除夕 笔下 
从“诗言志”到“赋诗言志”的文化逻辑和话语机制被引量: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60-72,共13页过常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左传》文化建构与文本形态研究”(21JHQ041)。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所描述的是仪式中用乐的状况,“志”体现仪式自身的目的,有着某种相对固定的宗教意愿或感情。西周飨、燕礼为世俗待宾之礼。燕礼“无算乐”仪节使得“诗言志”有可能脱离仪式,成为个人的...
关键词:“诗言志” 飨燕礼 “赋诗言志” 仪式性话语 
“诗言志”:从思想建构到教化诗学被引量:5
《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123-142,206,207,共22页过常宝 
先秦时期,“诗言志”不是一个诗学概念,其主要功用在于儒家意识形态的建构,有着突出的话语内涵。宗教仪式中的“诗言志”与“蔽志”,影响了春秋宴享礼中的“赋诗”活动及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说”的礼乐传统。这一传统造就了《...
关键词:诗言志 赋诗言志 诗亡隐志 以意逆志 话语方式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关雎》组诗论发微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2期88-89,共2页徐正英 
春秋之前诗乐一体,少见单独评论《诗经》文本的言论。至春秋,随着外交场合“赋诗言志”活动的风行,歌词逐渐走向独立,但其性质为“赋诗断章”,赋者只是根据需要对《诗经》篇中某句的字面意思做出联想、借题发挥,往往与全诗内容主旨本身...
关键词:赋诗断章 《关雎》 赋诗言志 上博简《孔子诗论》 《诗经》文本 借题发挥 诗乐一体 字面意思 
“诗言志”观念生成及其嬗变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59-70,共12页夏德靠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语》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251)阶段性成果。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
关键词:《尧典》 诗言志 献诗陈志 赋诗言志 教诗明志 作诗言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