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诗断章

作品数:36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傅修海曹建国毛振华张启成刘毓庆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史杂志》《文史知识》《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主体性生成的情感机制——基于对《左传》“赋诗断章”活动的解读
《宏德学刊》2023年第2期29-41,共13页张小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左传》“赋诗断章”活动所蕴含的情感观念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对于理解并把握新主体性的生成机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作为一种诗学诠释活动,“赋诗断章”的核心特征乃是“赋诗言志”,具体表现为赋诗主体通过征引与使用《诗经》...
关键词:情志 主体性 赋诗断章 诗可以兴 
春秋时期赋诗行为中“取义”的两个问题简述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魏家豪 
通过对“赋诗断章”和“断章取义”概念的考察,本研究首先澄清了一个误区:“赋诗断章”和赋诗全篇并非前者包含后者。尔后本研究从《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赋诗行为中“取义”问题两方面展开。其一是“断章取义”的行为主体单一但不固定...
关键词: “赋诗断章” “断章取义” 诗学观念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关雎》组诗论发微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2期88-89,共2页徐正英 
春秋之前诗乐一体,少见单独评论《诗经》文本的言论。至春秋,随着外交场合“赋诗言志”活动的风行,歌词逐渐走向独立,但其性质为“赋诗断章”,赋者只是根据需要对《诗经》篇中某句的字面意思做出联想、借题发挥,往往与全诗内容主旨本身...
关键词:赋诗断章 《关雎》 赋诗言志 上博简《孔子诗论》 《诗经》文本 借题发挥 诗乐一体 字面意思 
《左传》“赋诗断章”的存在论诠释学分析——作为“哲学训诂学”的探索被引量:1
《当代儒学》2021年第1期77-133,共57页张小星 
"断章取义"属于中国古典诠释传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本身渊源于《左传》所记载的赋诗活动。作为赋诗活动的核心内容,"断章取义"虽然涉及理解与解释的相关问题,但其本身并不属于一般的文本诠释学,亦即并非"主体—客体"观念架构之下的读...
关键词:断章取义 诠释学 赋诗 存在论 诗可以兴 
先秦《诗》学新论被引量:1
《社会科学战线》2016年第12期1-10,共10页姜广辉 许宁宁 
《诗》是西周王官之学的首选教材。尽管先秦还不是经学时期,像《诗》这类文献已经具有了经典的地位。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场合,卿大夫之间常以"赋诗断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志愿。春秋末期孔子教育学生要经常诵《诗》,且要善于运用,并...
关键词:王官之学 赋诗断章 孔子解《诗》之法 孟子“迹熄诗亡”说 《诗》 
“赋诗断章”新论被引量: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2-19,共8页曹建国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4YJA751001)
《左传》所载"赋诗断章",作为先秦一种重要的用诗方式,标志着先秦《诗》学的转向,对于先秦《诗》的传播和阐释,以及先秦诗学观念的塑造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春秋时期"赋诗断章"的价值应得到公正评价,那种视之为"乱说诗"的陈腐观念理应...
关键词:《左传》 赋诗 传播 阐释 诗学观念 
从舌头说起:《多余的话》再解读被引量:1
《粤海风》2014年第5期74-76,共3页傅修海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传播语境下的中国左翼文学现场研究>(13CZW065);2013年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项目;河南省2013年"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说到"吃"和"睡",瞿秋白和他的《多余的话》是绕不开的。瞿秋白目前可见的文字中极少论及吃喝,但并非没有。而且一旦说起便感"多余"。例如,《多余的话》的结尾里,他就郑重而随意地扫了看似"多余"一笔: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
关键词:赋诗断章 俄国文学 《毛诗序》 萨摩 克里 冥冥之中 一时兴起 请客吃饭 王风 特务连 
从《左传》杜注看杜预的《诗》学观被引量:1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90-94,共5页封富 
晋人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于《左传》用《诗》多有解说,自成一家之言。对"诗言志"这一《诗》学中最核心的命题,杜注以"作诗以言志"标明自作诗以言己志,以"诗以言志"标明称《诗》以言己志,并以"赋诗者取其一章"标明赋诗断章,以"...
关键词:《左传》 杜注 诗以言志 赋诗断章 
浅析用典对赋诗断章的继承性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年第3期108-109,共2页张夸 
"赋诗断章"是我国春秋时期,在外交场合或宾客宴饮时候,用到的表达自己意思的方法。"赋诗断章"在引用他人诗句上这一点,与我国古代诗歌用典有相通之处。主要探讨用典对"断章取义"的继承关系。
关键词:赋诗断章 用典 曲径通幽 含蓄 
不察与洞见——“《诗》无达诂”说探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7期45-49,共5页束舒娅 
先秦"赋诗断章"的传统,奠定了《诗》走向"无达诂"的开放语境。在文本蓄意的层面,《诗》为"《诗》无达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意义场。在读者释意的层面,美刺解《诗》是信仰危机中汉儒精神救赎的唯一出路,而"《诗》无达诂"既是汉儒身份认同...
关键词:“《诗》无达诂” 阐释学 “赋诗断章” 讽寓 精神救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