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福玲[1]
出 处:《哲学研究》2013年第11期81-86,共6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伦理学视域下的人的尊严问题研究"(编号13YJC720034);第53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伦理学视域下的人的尊严问题研究"(编号2013M53079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人人平等享有尊严的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尊严观念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康德的尊严思想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康德接过启蒙运动的旗帜,在继承传统尊严思想的基础上,将尊严的根据更加牢固地确立在自由和理性之上,确保每个人平等地享有尊严。同时,他将人的尊严视为人的内在价值,主张人是目的的思想,为我们理解现代尊严观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毋庸置疑,康德在尊严观念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本文将康德的尊严思想置于尊严观念的发展历程中考察,探讨康德在什么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尊严思想,同时又在什么意义上影响和推进了现代尊严思想的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