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新探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秀华[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江汉学术》2013年第5期87-91,共5页JIANGHAN ACADEMIC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及基本经验研究"(12BKS02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俄国革命模式对中国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影响"(13XNH146)

摘  要: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问题争议较大,原因在于对中国化标准的不同认识。判断马克思中国化开始的标准应满足三个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中国问题;中国人的独立思考。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观察阶级社会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始终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无论是阶级分析的科学方法,还是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都可归结到实事求是上来,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同层面的体现。以此为标准,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两篇文章,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精髓,并试图独立思考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事实上已经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

关 键 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起点 阶级分析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