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探讨--以西藏为例  被引量:7

On the Issue of Poverty Faced by China's Minority Areas——A Case Study of Tibet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爱燕[1] 李怀建[1] 易啊丽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

出  处:《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1-36,65,共7页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西藏县域贫困问题与扶贫模式研究-以日喀则地区为例”(项目号11XZJC790001);2011年度西藏大学青年科研培育基金项目“西藏县域贫困问题与扶贫模式研究-以日喀则为例”(项目号ZD11PS02);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新时期西藏农村特殊扶贫政策研究”(项目号12XMZ027);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藏项目规划基金项目“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特殊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研究”(项目号12XZJA790001)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以西藏为代表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其形成原因有很多。除了历史、文化、区域等因素之外,经济因素同样非常重要。文章分别从经济视角与非经济视角对以西藏为代表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分析。从经济视角看,由于在固定资产投资、储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研发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西藏经济比较接近于发展经济学中的贫困陷阱;从非经济视角看,主要利用西藏日喀则地区若干家庭问卷调查结果的微观数据来分析贫困的形成原因,发现被调查家庭的区域特征、人口特征以及社会资源特征等方面对贫困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影响。The article studies the poverty issue of China's minority areas from both economic perspective and non-economic perspective,and giv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ibet.From economic perspective,there is a big gap in terms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human capital and RD level between Tibet and the average level in China.Economic growth of Tibet is relatively close to the poverty trap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From non-economic perspective,we mainly use micro dat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amily survey in Shigats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poverty,and find regional,demographic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veyed families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poverty problem.

关 键 词:民族地区 西藏 贫困 经济视角 非经济视角 

分 类 号:F127.8[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