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玲[1] 申松希[1] 朱世鹏[1] 许咏思[1] 任晓暄[1] 郭盂玮[1] 赵雅芳[1] 李晓泓[1] 嵇波[1] 张露芬[1] 朱江[1]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特色疗法评价重点研究室,北京100029
出 处:《吉林中医药》2013年第10期1049-1051,共3页Jili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518506)
摘 要:得气最早源于《黄帝内经》中的"气至",《内经》中以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作为客观指标,并始终描述为针刺过程中医者的客观感应。清代后,至现代针灸学定义中多将得气等同于针感,尤以患者的感觉为重。随着中医针灸理论的国际化发展,得气与痛感的区分及其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增多。在循证医学研究中,国际上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仍有不同的学术见解,因而其客观化的评价标准及其生物学机制成为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学术问题。可从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综合评价,并结合疗效,探索客观界定得气的标准。
分 类 号:R224.1[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