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071
出 处:《哲学动态》2013年第11期93-97,共5页Philosophical Trends
摘 要:核证(Justification)的概念自柏拉图以来就是认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现实中,我们通过给出一个证据,即一个核证来证实我们的知识。柏拉图对知识有三个准则:核证、真和信念。他将知识刻画成核证为真的信念。但是,尽管逻辑研究者在知识和信念的形式化的逻辑模型中处理了信念和真,核证这一概念却一直缺少相应的处理。这一不足最明显地体现在知识的模态逻辑的逻辑万能缺陷中,也成为了对证明的BHK语义的形式化以及给出哥德尔的可证明性逻辑S4和直觉主义逻辑的可证明性语义的障碍,同时使认知逻辑与主流认知理论之间产生了隔阂,直到核证逻辑出现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