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BNR准备金计提制度及其演变——基于会计目的的视角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伟[1] 陈利军[1] 王慧玲[1] 周晓梅[2] 

机构地区:[1]新疆财经大学 [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出  处:《财会通讯(上)》2013年第11期18-19,共2页Communication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7CJY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一、通用会计目的下IBNR准备金制度演变 从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至2002年,我国非寿险业务的主要问题不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而是如何对长期保持良好盈利状态的非寿险业务进行正确的财务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征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也即,政府监管部门担心的不是保险公司少提非寿险责任准备金,而是担心公司多提准备金,从而达到延迟付税甚至达到避税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我国保险非寿险在这一时期所急需的是保险公司的财务和会计制度,而不是制定服务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目的的精算评估和精算制度。

关 键 词:准备金计提 制度演变 会计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 非寿险业务 偿付能力监管 IBNR准备金 保险公司 

分 类 号:F233[经济管理—会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