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的

作品数:59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罗勇乔玉洋李献斌程惠何红渠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工商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商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金融会计》《四川会计》《经济师》《商场现代化》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探究被引量:3
《中国储运》2022年第10期185-186,共2页刘彩霞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我国的物流成本会计和经营水平,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将现代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理念纳入到物流费用的计算之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在对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
关键词:财务管理 物流成本 现代物流业 供应链 会计目的 物流费用 利润最大化 制造业 
人本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框架逻辑起点研究被引量:1
《中国农业会计》2021年第11期49-53,共5页纪同臻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是指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起点与管理会计起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本质起点论、假设起点论、目的起点论、目标起点论、管理会计环境与动因起...
关键词:人本管理会计 逻辑起点研究 管理会计本质 管理会计目的 
会计目的:反思和分析被引量:2
《财会月刊》2019年第21期84-91,共8页褚建国 
由于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确定的会计目的存在概念不清、缺失控制、脱离实际和立场错误等问题,使会计的功用发生了实质性退化,分析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对会计本质的模糊认识和“股东至上”的企业观。应结合马...
关键词:会计目的 会计本质 缺失控制 会计价值观 
对“会计目的”的认识被引量:1
《财务与会计》2019年第17期37-41,共5页褚建国 
本文认为,1970年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定的会计目的存在“概念模糊”“缺失要素”和“观念错误”等问题,它不仅让会计功用发生了实质性退化,而且动摇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基础而问题原因又在于对会计本质的模糊认识和“股东至...
关键词:会计目的 概念模糊 缺失要素 观念错误 
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区别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年第32期50-50,共1页朱洪锐 
我国会计体系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目的是盈利,核算中心是资本金的不断循环,适用于我国所有的企业单位;预算会计,是促进国家财政收支任务圆满实现的财政管理活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财政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 财政收支 核算中心 会计目的 会计体系 企业单位 管理活动 
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会计目的的影响
《商》2015年第41期172-172,共1页李莉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总是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的某个经济主体,而每个经济主体必然收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制约而从事各项经济活动,所以会计总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并随之它的发展而发展。进一步更新财务会计创新理...
关键词:社会经济环境 会计目的 企业财务 财务会计改革 经济主体 信息系统 经济活动 环境影响 
房地产企业代收款项的财税处理
《注册税务师》2015年第8期50-51,共2页李明泰 
由于税法与会计目的不同、基本前提不同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导致税法与会计制度产生适度分离的必然性,企业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案例对房地产企业如何对代收款项等进行正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做一分析。例:腾...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公司 会计目的 房地产企业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注册资本 教育费附加 可售面积 城建税 其他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被引量:2
《注册税务师》2014年第11期52-53,共2页李明泰 
由于税法与会计目的不同、基本前提不同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导致税法与会计制度产生适度分离,所以企业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方面,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
关键词:金融资产会计 初始计量 差异分析 账面价值 会计目的 应收股利 现金股利 纳税调整 投资单位 应纳税 
论会计职能与会计目的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年第3期25-26,共2页汪涛 
会计是为报表使用者制定经济决策而提供财务信息的一项服务,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会计这一门管理学科,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它是连接企业和经济决策者之间的纽带,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使得会计的边界不断发生变化,会计的...
关键词:会计本质 职能 目的 
我国IBNR准备金计提制度及其演变——基于会计目的的视角被引量:1
《财会通讯(上)》2013年第11期18-19,共2页张伟 陈利军 王慧玲 周晓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7CJY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通用会计目的下IBNR准备金制度演变 从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至2002年,我国非寿险业务的主要问题不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而是如何对长期保持良好盈利状态的非寿险业务进行正确的财务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征收规定的...
关键词:准备金计提 制度演变 会计目的 20世纪80年代初 非寿险业务 偿付能力监管 IBNR准备金 保险公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