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教师多模态课堂话语实现路径探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冬艳[1] 孟庆玲[1] 

机构地区:[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出  处:《前沿》2013年第17期110-112,共3页Forward Position

基  金:黑龙江省教育科学2012"十二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BD1212056);黑龙江农垦总局2012-2014攻关项目(项目编号:HNK12A-14-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对大学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性进行微观探索,指出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不仅需要"言语、声音"模态,更离不开"眼神、头部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姿势、距离、视觉符号"等其他符号模态,即"多模态"。强调大学外语教师可通过挖掘自身潜在的多模态资源构建生动活泼高效的多模态课堂话语,借此全面引发学生注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建构教师话语意义,从而增加课堂可理解性输入及摄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多模态课堂话语 大学外语教师 意义建构 

分 类 号: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