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出 处:《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第6期10-13,共4页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
摘 要:“证”的理论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地位,联系着中医的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因此,“证”实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证”实质的现代研究,至今已历二十余年,研究者从生理、病理、细胞、分子、神经、免疫、内分泌、生物膜、血流动力学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应该说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例如通过脾虚“证”实质的研究,现在可以从消化功能、消化道病理、物质、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等多方面,从形态、细胞直至分子水平对脾主运化、肌肉、统血和“脾旺不受邪”等理论列脾虚证的常见症状做出解释,有关指标已多达70余种。然而,人们仍不能肯定这些是否就是“证”的实质?抑或仅仅是对证的有关内容作了新的说明。
分 类 号:R22[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