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昆曲抄本《万花献瑞》去声字特征与腔格演唱探究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文军[1] 

机构地区:[1]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出  处:《音乐研究》2013年第6期92-99,共8页Music Research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规划项目"浙皖(南)地区昆曲酬神戏民间手抄本研究"(批号13YJA76002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昆曲抄本《万花献瑞》概说 传统昆班演出历来都是“剧有定本”。明至清中期,昆曲盛繁,从宫廷雅台到青楼楚馆遍及梨园子弟,众多戏班都以拥有整套剧本为荣,由此彰显出了戏本的重要性。清代光绪升平署内有“写法处”专司手抄戏本(称“安殿本”),民间如北京“百本张”等,最为典型。手抄本一则出自文人雅士,二则来于戏工伶人。特别是伶人手抄本价值更高,它对戏曲传播、信息储存、场上表演等备忘录的诸多功能不言而喻。戏曲抄本的收集与整理对戏曲表演史的厘清、正确把握戏曲的内在发展规律及其特点与社会生活内涵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昆曲艺术在数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戏曲文献,据陆萼庭先生《昆曲演出史稿》载,清末上海常演剧有七八百出。①随着时间的推移,舞台能戏者均已相继离世,数百年来不可计数的珍贵戏曲抄本至今也所剩无几。特别是开场吉祥折子戏更是绝响于当下。

关 键 词:昆曲艺术 手抄本 戏曲传播 演唱 去声 徽州 戏曲表演 信息储存 

分 类 号:J617.5[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