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知识阶层主体接受性的嬗变与反思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晓晖[1] 郭文亮[2] 

机构地区:[1]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2]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32-36,共5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2009年教育部基地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课题>(2009JJD720024)子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接受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思潮的变动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2JD710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1年广东商学院校级课题(博士项目)<社会转型期增强高校宣传工作的实效性研究>(11BS71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民主革命时期,以先进青年为代表的知识阶层不顾反动当局围剿打压,冒着生命危险信仰、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马克思主义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情形下,知识阶层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和信仰非但没有进一步增强,反而发生了某些迷茫与动摇。究其原因,既有国内外环境的客观影响,也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后果。认真反思这种逆向转变现象,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知识阶层主体接受性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既有助于知识阶层更好地认同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也有助于执政党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知识阶层 主体接受性 历史考察 

分 类 号:B27[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