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钧[1]
出 处:《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97-102,共6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20世纪‘寻根小说’研究"(10CWXJ06)的成果之一
摘 要:莎菲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莎菲是一个丰富的痛苦者,她的痛苦与其说来自身体,不如说缘于对人生意义和真挚爱情的执拗求索;莎菲是一个自觉的个性主义者,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女性"狂人"。如果说鲁迅《狂人日记》借狂人之眼发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是"吃人",那么《莎菲女士的日记》以莎菲这个女性"狂人"之口宣告了中国婚姻史上从没有过"真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女性解放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但是,莎菲接受史上存在着诸多误读、曲解和过度阐释。还原莎菲的本初形象,探讨莎菲性格的本质核心,可以看到,《莎菲女士的日记》彰显着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8.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