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性格”正解——兼谈传统文学对丁玲早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钧[1] 

机构地区:[1]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出  处:《东岳论丛》2013年第12期97-102,共6页DongYue Tribune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传统文化与20世纪‘寻根小说’研究"(10CWXJ06)的成果之一

摘  要:莎菲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异质性的存在,莎菲是一个丰富的痛苦者,她的痛苦与其说来自身体,不如说缘于对人生意义和真挚爱情的执拗求索;莎菲是一个自觉的个性主义者,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一个女性"狂人"。如果说鲁迅《狂人日记》借狂人之眼发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是"吃人",那么《莎菲女士的日记》以莎菲这个女性"狂人"之口宣告了中国婚姻史上从没有过"真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女性解放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但是,莎菲接受史上存在着诸多误读、曲解和过度阐释。还原莎菲的本初形象,探讨莎菲性格的本质核心,可以看到,《莎菲女士的日记》彰显着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与传统文学的关系。

关 键 词: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传统文学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