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钧

作品数:94被引量:12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新古典主义新历史主义生态文化学小说女性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蓊郁人生的接龙叙事,含泪微笑的情感喜剧——简媜《十种寂寞》叙事艺术与东方美学摭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3期141-149,共9页李钧 
《十种寂寞》运用接龙叙事手法,十余篇小说各自独立成篇,连接起来则结成整体,前一篇中的次要人物在下一篇成为主角,三教九流人物的生命接力棒由乡村传到都市,由少年达至迟暮;这些故事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圆形结构的生命之书,在“如何讲...
关键词:《十种寂寞》 接龙叙事 人间佛教 悲喜剧 语体试验 
从奇谲到澄明,或从新古典到超现实--论方明的诗歌方向与“现象诗学”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李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梁实秋在台湾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49—1987)”(20BZW155)。
台湾地区旅法诗人方明2017年名列“中国百年新诗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榜单。《然后:方明诗集》的出版为人们把握当代新诗的发展方向、实质的创造性,进而解读诗人的成功之道,提供了一个样本。方明从新古典走向超现实的路向兼容了“展开...
关键词:《然后:方明诗集》 新古典主义 超现实主义 现象诗学 
以“民族形式”写作“人民文学”的先河——论《小二黑结婚》的母题学价值与叙事学意义
《东岳论丛》2023年第6期28-41,191,共15页李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左翼文学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建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ZW138)的阶段性成果。
母题学和叙事学带来的穿越思维有助于破除赵树理作品的“两极阅读现象”,有助于确立赵树理小说经典在中国现代叙事学建构过程中的地位与意义:《小二黑结婚》不仅隐含着赵树理对乡土中国的寓言省思,也为“人民文学”提供了新农民、新农...
关键词:《小二黑结婚》 母题学 中间人物 细节现实主义 中国叙事学 
“跳格子的西西弗”——西西小说的存在哲学意蕴综论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2年第2期173-195,共23页李钧 
四卷本《西西研究资料》收录的研究成果多探讨西西的技艺创新及递嬗进阶,远未从整体上揭示西西小说意蕴题旨的一致性与深刻性,因而并未降低西西解读的难度,也未有效揭示西西的文学史价值及其超越文学的形而上意义。本文认为,西西解读的...
关键词:西西 唯物论存在哲学 有神论存在哲学 人道主义存在哲学 “跳格子的西西弗” 
觉醒·寻找·眷念——现代中国文学“个体身份认同”母题的三种样态被引量:1
《德州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44-50,共7页李丙芳 李钧 
现代性身份焦虑使得“个体身份认同”母题成为现代作家的重要创作资源,由此生成了一种往返质疑精神,一方面以反思现代性来保持自我扬弃,另一方面又以“个体身份认同”母题的演变反思文学的个体主体意识。自“五四”以来,现代中国文学“...
关键词:个体身份认同 觉醒 寻找 眷念 
“通过地方路径开辟进入大文学史的独特视野”——由《南京百年文学史》的观念、实践及探索意义谈起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年第1期15-22,共8页李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梁实秋在台湾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1949-1987)”(20BZW155)的研究成果
张光芒等著《南京百年文学史》梳理了1912—2017年间的南京城市文化、文学思潮、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与文学评论的历史变迁,是区域文学史和城市文学史书写的最新尝试。其“学术”的动力、开放的观念、沉潜的写作与创...
关键词:文学评论 文学史研究 文学思潮 文学史书写 戏剧影视 文学创作 区域文学史 镜鉴 
媚人的“迷楼”,撩人的“蜘蛛精”——简论刘以鬯短篇小说的“人性”密码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1年第2期76-79,共4页李钧 
山东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SDYY17140)的阶段成果。
刘以鬯中长篇小说光芒万丈,尤其在王家卫导演“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的效应之下,读者更是对《酒徒》《过去的日子》中的“自叙传”成分以及《对倒》的艺术手法多加青眼。这固然为刘以鬯的中长篇作品研究锦上添花,却也更加掩盖了其短篇...
关键词:刘以鬯 短篇小说 《迷楼》 人性密码 
论蒋光慈的“非虚构写作”及其“现实主义”意义被引量:2
《齐鲁学刊》2021年第1期144-151,共8页李钧 
蒋光慈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现象级”作家,其创作具有巨大的阐释价值和学术增殖意义。从文体学和主题学层面来看,蒋光慈的报告文学式小说是跨文体的非虚构写作,不仅具有文体创新价值,更以实录精神和阶级意识为现代中国留下了“历...
关键词:蒋光慈 报告文学式小说 非虚构写作 现实主义 
“文章满纸书生累”——读曾纪鑫著《笔墨风云·邓拓传》
《福建党史月刊》2020年第7期28-29,共2页李钧 
关于《人民日报》第一任总编辑邓拓的评传,传世的已有廖沫沙等所著《忆邓拓》、王必胜《邓拓评传》、张帆《才子邓拓:一位蒙冤者的血泪人生》、李辉《邓拓:文章满纸书生累》、宋连生《邓拓的后十年》和李玲《书生邓拓》等佳作.
关键词:王必胜 邓拓 廖沫沙 评传 书生 才子 血泪 
世俗精神与生活美学——论阿城的小说学兼及寻根文学的“歧路”被引量:4
《齐鲁学刊》2019年第2期154-160,共7页李钧 
从"推动当代文学经典化"的角度"重返80年代",会发现阿城小说在立场与观念、题旨与人物、语体与文体方面都具有实质的创造性:他为文学寻根,疏离宏大叙事,回归世俗精神和生活美学;他的小说"三王"复调多义,塑造的人物具有原型意义,留下了...
关键词:阿城小说 世俗精神 生活美学 文化保守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