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
基 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RC2011105)
摘 要:近年来血小板的使用逐步增加,但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PTR),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且如何防治PTR也是一个难题。PTR的发生机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其中,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骨髓移植、药物相关的抗体或毒素、血小板自身质量等;免疫因素包括:ABO血型不合,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同种免疫的影响及自身抗体的影响等。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去除白细胞,γ射线照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交叉配型,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非供体来源的血小板输注等。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PTR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5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