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倩综述 韩悦审校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3年第6期565-568,共4页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Hematology

基  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RC2011105)

摘  要:近年来血小板的使用逐步增加,但多种因素均可能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PTR),从而影响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且如何防治PTR也是一个难题。PTR的发生机制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其中,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骨髓移植、药物相关的抗体或毒素、血小板自身质量等;免疫因素包括:ABO血型不合,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同种免疫的影响及自身抗体的影响等。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去除白细胞,γ射线照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交叉配型,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非供体来源的血小板输注等。笔者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PTR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 键 词:血小板 无效输注 非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 防治措施 

分 类 号:R733.71[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