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翻译活动中的日本外来语与中译弊端问题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翌[1] 曾柱[1] 

机构地区:[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出  处:《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12期133-136,共4页Masterpieces Review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919-1949:中日文本里日本‘印象’之比较研究"(11YJCZH113)

摘  要:清末翻译活动中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外来语问题";二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导下"便利"地通过日本学习西方时,必然产生的种种弊端。这两个问题又产生出许多衍生问题,以致其影响直到到当代,一直还在不断叠加扩大。很多当代中国的学术问题,如关于"离开日本外来语,中国人无法说话"的网议热点,"资本主义""丑学""小说"等概念存在的合理性,都是由此衍生的。笔者首先通过理清日本外来语的来源,不仅解释了其在中国的大众接受度极高的问题,更化解了网络上关于中国有多大程度受日本外来语影响的争议。而对日本的中国翻译之弊端的探析,可为解决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好的思路与视角。

关 键 词:“外来语问题” 大众接受 中译 弊端 

分 类 号:F832.4[经济管理—金融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