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林少泽[1] 朱光[1] 严乐佳[1] 宋利宏[1] 刘备[1]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出 处:《科学通报》2013年第34期3597-3609,1-2,共13页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4301)资助
摘 要:燕山构造带的早期变形历史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报道了该构造带北侧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南部变质基底内的早期变形构造特征与定年结果. 野外构造观察发现,这一基底变形带内具有陡立的、NWW-SEE走向的片麻理,NWW-SEE向的平缓矿物拉伸线理及大量片内或同斜褶皱. 一系列运动学指向标志显示其是一个NWW-SEE向陡立的左旋走滑韧性变形带. 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定年,该基底变形带内被完全置换的变形二长花岗岩脉给出271 Ma的结晶年龄,未变形岩脉、岩株和岩体给出了251-250和210 Ma的结晶年龄,从而可靠地限定了这期缩短背景下的变形发生在271-251 Ma之间(中-晚二叠世). 再结合前人对燕山构造带后造山岩浆岩的定年结果,推断这期缩短背景下的变形发生在中二叠世(271-260 Ma).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索伦缝合线的最终闭合时间也是发生在中二叠世,晚二叠世转入后碰撞伸展. 因而,燕山构造带中二叠世发生的强烈缩短变形是兴蒙造山带碰撞造山而导致的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前陆变形,随后再叠加燕山运动的挤压变形.
关 键 词:燕山构造带 前陆变形 变质基底 锆石U—Pb定年 岩脉 兴蒙造山带
分 类 号:P542[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