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乐佳

作品数:9被引量:18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郯庐断裂带应力场活断层新构造变质岩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质科学》《地学前缘》《地质论评》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变质岩的原岩时代与变形机制被引量:31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10期2112-2129,共18页赵田 朱光 林少泽 严乐佳 姜芹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2162;91214301)资助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变质岩的原岩时代与印支期变形机制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张八岭隆起上绿片岩相张八岭群变火山岩的原岩时代为754-753 Ma,角闪岩相肥东杂岩的原岩时代为800-745 Ma,...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张八岭隆起 张八岭群 肥东杂岩 锆石定年 变形机制 
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被引量:3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第7期1452-1467,共16页严乐佳 朱光 林少泽 赵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214301);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0104)资助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活断层的结构与几何学特征、活动型式与时间、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其活动机制和时间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现为大型的活动构造带,主体上由四条主干活断层组成,各活断层...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 活断层 构造特征 应力场 形成机制 
郯庐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性与深部地壳电性结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9
《地质论评》2014年第1期80-90,共11页胡惟 朱光 严乐佳 詹润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与面上项目(编号91214301;41072162)的成果
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中段地震活动强度大、频率高,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强震沿该断裂带中段局部发生,弱震不均匀分布,一些部位为无震区。本文利用5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该断裂带中段地震孕育的深部背景进行了对...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郯城0庐江断裂带)中段 地震活动性 大地电磁测深剖面 土地壳电性结构 应力积累 
燕山构造带晚古生代挤压变形事件的构造与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5
《科学通报》2013年第34期3597-3609,1-2,共13页林少泽 朱光 严乐佳 宋利宏 刘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1214301)资助
燕山构造带的早期变形历史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报道了该构造带北侧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南部变质基底内的早期变形构造特征与定年结果. 野外构造观察发现,这一基底变形带内具有陡立的、NWW-SEE走向的片麻理,NWW-SEE向的平缓矿...
关键词:燕山构造带 前陆变形 变质基底 锆石U—Pb定年 岩脉 兴蒙造山带 
胶东地区玲珑岩基隆升机制探讨被引量:25
《地质论评》2013年第5期832-844,共13页林少泽 朱光 严乐佳 姜芹芹 赵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编号91214301)资助的成果
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构造观察,综合主干正断层运动学观测、擦痕应力场反演、岩体变形分析、岩脉与石英脉展布方位等多个方面,对胶东地区玲珑岩基的构造演化进行了有效地制约。研究结果表明,其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穹窿构造,是NW—SE向区域性...
关键词:华北克拉通 伸展穹窿 玲珑岩基 正断层 应力场 北西—南东向拉伸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第四纪活动规律探讨被引量:20
《地学前缘》2013年第4期137-150,共14页胡惟 朱光 宋利宏 严乐佳 刘备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12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1214301)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也称为营潍断裂带。文中利用一系列地震剖面,对营潍断裂带第四纪活断层的几何学特征、活动方式与时间、应力场及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其第四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该断裂带第四纪以来活动广泛而强烈,基本上继承了...
关键词:营潍断裂带 第四纪 活断层 逆右行平移 渤海 
渤海海域新近纪断层成因与动力学状态被引量:48
《地学前缘》2013年第4期151-165,共15页詹润 朱光 杨贵丽 林少泽 严乐佳 姜芹芹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1212011120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91214301);中石化集团公司项目(P10013)
新近纪是渤海海域新构造运动的重要阶段,具有不同于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特征和盆地格局。大量的盆地勘探资料显示,海域新近系内发育了大量张性、张扭性断层,主要为近东西向断层,其次为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和局部的大型北西向断层。这...
关键词:渤海海域 新近纪 断层成因 动力学状态 郯庐断裂带 张扭性走滑 反转事件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6
《地质科学》2012年第3期836-850,共15页鞠林雪 朱光 王浩乾 詹润 林少泽 严乐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0714004);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编号:1212011120104)资助
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发震断层南起郯城窑上北到莒县土岭,全长为130 km,由5条北北东走向的活断层段组成。郯城地震断层南段沿沂沭断裂带内的F_2断裂分布,倾向南东东,倾角为30°~60°。北段紧邻F_1断裂分布,倾向不稳定,倾角较陡(多为7...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郯城地震 地震断层 断层擦痕 应力场 
大别造山带南界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意义被引量:12
《地质科学》2012年第2期290-305,共16页王浩乾 朱光 鞠林雪 詹润 林少泽 严乐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2162)资助
自中三叠世扬子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深俯冲作用以来,大别造山带南界上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主要经历过两次变形事件:1)早期变形事件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的造山带折返阶段,表现为造山带南边界上的韧性剪切带。这期北西—南东走...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前陆褶断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张八岭单元 造山带折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