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

作品数:676被引量:4646H指数:4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光牛漫兰宋传中刘国生王勇生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郯庐断裂中南段地壳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研究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夏心茹 江国明 赵大鹏 
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郯-庐断裂带大震孕育成灾规律研究(2024ZD1000405))。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为中国东部规模最大且第四纪活动性最为显著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带不仅存在地震频发区,还存在地震空区,在南段的郯城1668年曾发生过8.5级大地震。为揭示该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探讨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地壳速度结构 地震活动性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视应力及b值的区域发震概率计算——以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段为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5年第4期380-391,共12页孙强 李国一 王鹏 张正帅 李翠芹 李冬梅 
山东省地震局一般科研项目(YB2522);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2020020102,2022010106)。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
关键词:多重分形理论 视应力 B值 剪应力加载速率 发震概率 
嘉山—庐江断裂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初探
《地震工程学报》2025年第2期426-436,共11页杨源源 李飞 李鹏飞 彭刘亚 疏鹏 潘浩波 曹均锋 占美煌 李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224);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MEMGO-202214);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2m07020005)。
嘉山—庐江断裂是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东支主干断裂,目前对其合肥盆地段第四纪活动特征的研究不足。通过在断裂沿线关键隐伏地段开展浅层地球物理勘探(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探测),以及在基岩出露区开展遥感解译与露头剖面调查工作,对该...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嘉山—庐江断裂 高密度电法 地质雷达 第四纪活动性 
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水溶性氦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地质论评》2025年第1期328-340,共13页李兆营 张建太 李付全 胡彩萍 康鹏宇 肖丙建 胡自远 程龙 周亮宇 路晓平 
临沂市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编号:SDGP371300202102000468);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院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QDKY202303);临沂市科协资助项目(编号:2024kxz044)的成果。
绝大部分氦气矿藏赋存在油气矿藏中,对于地热井、温泉井中水溶性氦气的研究相对较少,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作为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分布多处含氦气的地热井、温泉,而查明地热水中氦气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等利用在郯庐断裂带...
关键词:氦气 地热 温泉 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东支复杂构造区正断层成因模式及刻画研究——以渤海P油田为例
《天津科技》2025年第2期23-25,29,共4页孟云涛 韩建斌 汪利兵 刘建华 杨青 
P油田构造位于郯庐断裂带东支、渤南凸起带中段的东北端,整体呈近南北走向,由北向东新近系地层内发育一系列“似花状”正断层组合,在平面上呈“垒-堑”相间的构造。基于断层性质、区域构造演化及构造应力作用机制等,认为该区“似花状”...
关键词:“垒-堑”相间构造 热沉降 构造再活动 “似花状”正断层 断裂检测 
深大断裂之郯庐断裂被引量:1
《地质学报》2025年第1期104-119,共16页石玉若 康月蓝 彭文骁 
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编号KFKT202101)联合资助的成果。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岩石圈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中、新生代岩浆、成矿和构造活动带。不能很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就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欧亚大陆的当今格局。本文从我...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中国东部 岩石圈减薄 中生代 成矿作用 
徐盐铁路跨越郯庐断裂带桥梁抗震设计
《铁道建筑技术》2025年第1期102-104,共3页康周科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计划项目(T5Y2015-C04)。
徐盐铁路跨越郯庐断裂带桥梁地处高烈度、长周期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最大值为0.340 m/s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最大值为1.10 s,桥梁长度约24 km,包含简支梁、连续梁、连续梁-拱等多种桥式结构,抗震设计复杂。本文介绍了该段桥梁的...
关键词:桥梁 抗震设计 高烈度、长周期地震区 减隔震技术 
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特征
《地球物理学报》2024年第12期4681-4697,共17页于悦颖 顾勤平 张海江 李正楷 周昱辰 高磊 韩守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701);江苏省地震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07,202308,202303);江苏省地震局局长基金项目(202301);中国地震局地震星火科技计划项目(XH23018C)共同资助.
大别—苏鲁造山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碰撞造山带,精细的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里的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收集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及其周缘各区域地震台网2008—2021年间记录的天然地震走时资料,其中添加了江苏、...
关键词:大别—苏鲁造山带 体波面波联合反演 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地震重定位 
基于接收函数的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缘壳内结构研究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4年第6期1465-1473,共9页李婷婷 张岑 范文华 孙小航 朱峰 孙业君 
三结合提升性课题(3JH-201902017);三结合一般性课题(3JH-202401028);江苏省地震局测震创新团队(202201)资助。
提取郯庐断裂带南段苏皖地区东西两侧40个宽频带固定台站记录的2015~2022年远震波形数据,采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方法,计算且筛选出1 758条高质量的接收函数,并结合H-K叠加搜索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结果表明:(1)...
关键词:苏皖地区 郯庐断裂带 接收函数 地壳厚度 泊松比 
基于HVSR方法的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沉积层厚度研究
《四川地震》2024年第4期1-7,共7页李军辉 骆佳骥 李玲利 
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开放基金项目(MENGO-202306)。
为研究断裂带附近的沉积层厚度变化特征,本文利用HVSR法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107个台的噪声数据进行处理,估算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的沉积界面深度。结果显示:该区域沉积厚度在20~500m变化;沉积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如固镇凹陷)与低...
关键词:HVSR方法 郯庐断裂带泗洪—明光段 背景噪声 沉积界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