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乾

作品数:4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定年郯庐断裂带场分析构造应力断层擦痕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地质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辽西瓦子峪变质核杂岩的变形规律与成因被引量:7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第8期1249-1267,共19页张必龙 朱光 陈印 朴学峰 鞠林雪 王浩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828001;41072162)资助
位于燕山构造带东端的瓦子峪变质核杂岩,其NNE走向的拆离韧性剪切带出现在太古代变质基底与阜新-义县断陷盆地之间,总体呈低角度倾向北西,发育波瓦状褶皱.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组构皆指示剪切带上盘向WNW方向(约285°)剪切变形.变...
关键词:瓦子峪变质核杂岩 拆离剪切带 40Ar 39Ar定年 滚动枢纽模式 克拉通破坏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构造应力场分析被引量:16
《地质科学》2012年第3期836-850,共15页鞠林雪 朱光 王浩乾 詹润 林少泽 严乐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0714004);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项目(编号:1212011120104)资助
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发震断层南起郯城窑上北到莒县土岭,全长为130 km,由5条北北东走向的活断层段组成。郯城地震断层南段沿沂沭断裂带内的F_2断裂分布,倾向南东东,倾角为30°~60°。北段紧邻F_1断裂分布,倾向不稳定,倾角较陡(多为7...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郯城地震 地震断层 断层擦痕 应力场 
大别造山带南界襄樊—广济断裂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意义被引量:12
《地质科学》2012年第2期290-305,共16页王浩乾 朱光 鞠林雪 詹润 林少泽 严乐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72162)资助
自中三叠世扬子与华北板块发生碰撞—深俯冲作用以来,大别造山带南界上的襄樊—广济断裂带主要经历过两次变形事件:1)早期变形事件发生在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初的造山带折返阶段,表现为造山带南边界上的韧性剪切带。这期北西—南东走...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前陆褶断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张八岭单元 造山带折返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脉中热液锆石的成因与定年被引量:11
《地质科学》2011年第2期483-509,共27页张必龙 朱光 谢成龙 陈印 鞠林雪 王浩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90714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02064)资助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经历过两阶段演化,晚侏罗世发育了围绕核部医巫闾山岩体周缘展布的长环形韧性剪切带(称为医巫闾山剪切带),早白垩世西侧叠加了北北东走向瓦子峪伸展韧性剪切带。在医巫闾山剪切带及其变形下盘中侵入了大量的晚侏...
关键词:热液锆石 阴极发光 稀土元素 晚侏罗世 医巫闾山地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