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文化符号·民族形象——论195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晓峰[1] 

机构地区:[1]大连民族学院中文系

出  处:《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5-17,共13页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少数民族文学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49-2009)"(项目编号:12BZW134)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50年代,各民族文化被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之中。国家对各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对各民族文化资源的发现与重构,在客观上确立了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合法性,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民族主义话语由此激活。文化民族主义文学话语通过民族集体记忆、各种文化符号,建构了各民族形象,呈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国文化的多元性,由此奠定了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基本格局。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文学 文化民族主义 民族形象 

分 类 号:I207.9[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