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看语言模因“中国梦”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宇松[1] 蔡朝晖[2] 

机构地区:[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247-249,共3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基  金: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言模因视阈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XJK013CGD001);2011年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提喻研究"(11WLH57);2013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课题"认知隐喻与语言模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语言模因体现了语言传播与话语流传的规律,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且是模因传播的载体。2012年12月以来,语言模因"中国梦"一词由进入官方语言,而一跃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议词并广泛传播,这既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对语言模因"中国梦"的研究极具社会文化价值与语言学价值。因为其内涵极富中国特色,又紧跟时代步伐,体现了中国当今的社会心理与精神文化。本文基于社会语言学视阈,探析"中国梦"的内涵与时代特征,试图阐释语言模因"中国梦"被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心理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以期深入了解语言的变化与社会共变的规律。

关 键 词:中国梦 语言模因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分 类 号:H030[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