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通大学文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创作与评论》2013年第22期111-114,共4页Criticism and Crea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西文化在戏剧中碰撞与交融--中国现代戏剧的跨文化改编(1907-1949)"(项目编号:12YJC75102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改写’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11SJB750009);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外来戏剧’"(项目编号:CXZZ13_037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07年,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标志着中国新兴话剧拉开序幕。中国现代戏剧是从改编外国戏剧或小说起步的,并且这种改编现象贯穿于现代戏剧发生、发展的始终。我们把这些直接脱胎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戏剧谓之为“外来戏剧”。对于“外来戏剧”的引进,现代戏剧家们并非一味地拿来,而是有选择、有甄别地向本民族文化靠拢,以符合本国观众的审美情趣。20世纪的“外来戏剧”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容忽视:某些剧目或者与本民族传统文本形成互文,或者由两个及以上的中西文本拼贴而成,它们既有移植而来的异域味,又散发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呈现出“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独特风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