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相银[1]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218-223,共6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阶段性成果
摘 要:周作人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学期刊上受到热捧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他在《古今》、《杂志》等期刊上的相关文字显示出与过去迥然有别的精神混杂面向。在"春秋笔"与个人苦衷之间的自私选择造成了周作人"落水"之后的道德隐忧。为排遣这种隐忧,周作人一方面借助《古今》展开政治交游,对汪精卫谄媚示好;另一方面又在《苦茶庵打油诗》中进行忧虑自评。这反映在"破门"事件与片冈铁兵"扫荡反动老作家"事件之后,周作人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事件的爆发证明周作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层面上寻求中日之间、侵略者与被奴役者之间文化认同的失败。因此,《苦茶庵打油诗》是周作人的自我总结陈辞。周作人的文字代表了沦陷区"落水"文人与官员局促难安的精神状态。在背离民族道义之时,尴尬、暧昧、回避、辩解、神圣化等等成为其寻找合法性、自我解脱时的精神表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