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沦陷时期

作品数:60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相银王军涂晓华解志熙张谦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上海沦陷时期太平书局及《风雨谈》杂志的日本文学翻译活动考——以中岛敦作品的译介为线索
《外国文学评论》2024年第4期216-235,共20页郭勇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区的太平书局与《风雨谈》杂志在日本军部支持下,通过翻译出版日本文学作品服务于日本的文化殖民。太平书局的主导者柳雨生等人与汪伪政府及日本文化界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日本作家中岛敦的代表作《山月记...
关键词:《风雨谈》 太平书局 柳雨生 日本文学翻译 中岛敦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励耘学刊》2024年第1期245-260,M0010,M0011,共18页杜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剧与影视评论话语体系及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3ZD07
《阿史那》与《王德明》是李健吾于上海沦陷时期改译自莎剧的两部剧作,二者共同呈现出历史剧特有的自反性构型。这一构型不仅在作品的美学形式与主题学层面得到显现,同时也与剧作者彼时的生命经验若合符节。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以古今中...
关键词:李健吾 上海沦陷时期 《阿史那》 《王德明》 历史剧 
严独鹤:中国近代报坛常青树
《名人传记》2024年第4期39-42,共4页周利成 刘春霞 
他历任《新闻报》副刊编辑、主笔和副总编辑,创办《新闻夜报》,参股《金刚钻》,兼任《红杂志》《红玫瑰》《立报》《大英夜报》等报刊编辑,是享誉报坛的著名编辑之一。他开启《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后改为《新园林》),苦心经营近三十...
关键词:《新闻报》 中国新闻史 副刊编辑 报刊编辑 副总编辑 《立报》 上海沦陷时期 报业 
“抵抗”的多义性——上海沦陷时期师陀的“遗民”身份重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1期338-353,共16页李扬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四川文学经验研究(1931-1949)”(SCJJ23ND4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定县文学经验研究”(2022CX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王朝鼎革往往出现大量“遗民”。他们怀黍离之悲,“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恪守君臣之道,不仕新朝。典范的遗民样本层累地建构了传统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政治操守与道德准则。直至民国肇建,帝制崩溃,遗民所“...
关键词:身份重构 黍离之悲 师陀 日本侵略者 军事占领 文化殖民 传统士大夫 道德准则 
上海沦陷时期中日文人交流场域与文学关系——以《上海文学》同人为中心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27-134,共8页吕慧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海日文报刊资料整理与中日文学关系研究(1900-1949)”(项目批准号:23BWW02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徐家汇藏书楼日文文献所见近代中日文学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ZWY00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前半期,沦陷期上海唯一的日本文学杂志《上海文学》的同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中日文一手资料的钩沉,以同时期上海的日本报刊、文化团体和沦陷区的中国报刊为两条主轴,对围绕《上海文学》交织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日文杂志 《上海文学》 上海沦陷时期 中日文学关系 
抗战结束后两年来的中国出版界
《现代阅读》2022年第8期21-21,共1页陈东林 
记得在上海沦陷时期,一个出版商曾对作者感慨系之地说:“同样做生意,最倒霉的是书店。开百货店的,日本人来了照样开店,一点不受影响,但是我们就不同了,今天一批宪兵,明天一批(东亚)同文书院(日本情报学校)的学生,简直要把我们的书全部...
关键词:中国出版界 上海沦陷时期 百货店 出版商 同文书院 书店 情报 日本 
上海沦陷时期的“难委”
《档案春秋》2022年第4期58-59,共2页眭世昌 
2015年4月,我所在的上海市委办公厅老同志学习活动室(现老同志工作处)按照领导要求,配合《解放日报》对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部长、原上海市顾问委员会常委周克进行专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专题报道。
关键词:《解放日报》 顾问委员会 上海沦陷时期 活动室 专题报道 老同志 上海市委办公厅 人民 
编后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第11期260-260,共1页
本期“作家与作品”栏目颇有分量。祝宇红的论文通过聚焦《雷雨》各个版本的修订过程,尤其是有关鲁大海形象的修订,探究《雷雨》的作者意图和悲剧性质问题,对曹禺研究有所推进,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作者敏锐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
关键词:编辑生涯 作者意图 柯灵 修订过程 《雷雨》 编后记 上海沦陷时期 曹禺研究 
日本在沦陷区的电影文化统制理论建构与实践*——以上海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19年第8期104-109,共6页郑炀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影像殖民与东亚电影交涉史研究”(项目编号:18BC039)的阶段性成果
1939年日军在上海成立“中华电影公司”至1941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内,侵略者以日本陆军及陆军报道部为核心,尝试建立起一套具有时代与地域适应性的电影文化统制理论,并付诸实践。本文将首先探询这一时期日本方面重要的电影理论著...
关键词:上海沦陷时期 中日关系 汪伪政权 “中华电影公司” 
政治粉饰物:对《新影坛》的一次解读
《电影艺术》2019年第3期139-145,共7页黄望莉 康春雨 
上海市2018年度"戏剧影视学"高峰学科项目支持
上海沦陷时期作为日伪"官方"正统宣传工具的《新影坛》杂志,对"国策"电影排斥欧美而鼓吹日伪政治目的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作为文化产品或者政治粉饰物,《新影坛》也从侧面体现了当时上海影人复杂生存状况下的"软性"反抗,以及对电影艺术...
关键词:上海沦陷时期 《新影坛》 “国策”电影 “附逆”影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