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

作品数:124被引量:3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辉斌张征王兵王冬艳刘玉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江南大学襄樊学院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战火纷飞空城泪 一盛一衰冷月声——读姜夔《扬州慢》
《初中生之友》2024年第32期24-27,共4页龙永忠 
扬州慢[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①,予过维扬②。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关键词:黍离之悲 姜夔 一盛一衰 《扬州慢》 扬州慢 
体味对比之妙,感悟黍离之悲——《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
《读写月报》2024年第30期47-51,共5页周益君 
【教材分析】《扬州慢(淮左名都)》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诗词名作。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 黍离之悲 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 扬州慢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群 
课程思政在《诗经》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王风·黍离》为例
《汉字文化》2024年第15期31-33,共3页王晓霞 
浙江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编号:983);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与我国古代诗教有着强大的契合度,目的皆为“立德树人”。《诗经》是古代诗教的首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在大学的文学通识课教学中,《诗经》可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示范内容。对于探索当代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 《诗经》 黍离之悲 教学探索 
句读有乾坤
《黄金时代(下半月)》2024年第7期56-57,共2页龙桦杰 黄绮雯(指导)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选进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这首词融合了声色、视听、虚实、动静等手法,抒发了深沉的“黍离之悲”。末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移情于物,以景收束,耐人寻味。而这为...
关键词:高中语文 黍离之悲 叶嘉莹 扬州慢 钟振振 
宋嫂鱼羹及其在诗歌中意蕴流变探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胡语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安徽诗歌、诗学文献综合整理与研究”(GXXT-2020-026)。
鱼羹作为一种饮食出现在诗歌中,本多指诗人享受闲适安逸的生活,而经历了南迁,加之得到君王品鉴的宋嫂鱼羹,其精神内涵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南宋诗人借宋嫂鱼羹,多抒发故国之思。明清时期宋嫂鱼羹的烹饪方法逐渐发生变化,与传统羹类做法偏...
关键词:宋嫂鱼羹 黍离之悲 异代视角 南宋诗歌 明清诗人 饮食文化 
“抵抗”的多义性——上海沦陷时期师陀的“遗民”身份重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1期338-353,共16页李扬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四川文学经验研究(1931-1949)”(SCJJ23ND4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项目“民国乡村建设中的定县文学经验研究”(2022CX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上,伴随着王朝鼎革往往出现大量“遗民”。他们怀黍离之悲,“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恪守君臣之道,不仕新朝。典范的遗民样本层累地建构了传统士大夫在易代之际的政治操守与道德准则。直至民国肇建,帝制崩溃,遗民所“...
关键词:身份重构 黍离之悲 师陀 日本侵略者 军事占领 文化殖民 传统士大夫 道德准则 
黍离之悲:《竹山词》主题研究
《艺术科技》2023年第17期84-86,共3页黄祯晨 张喜贵 
分析《竹山词》现有研究资料,有关蒋捷词的思想性研究,涉及儒学思想、道家思想、理学等方面。对于思想情感的探讨,大致可得出展现其民族气节、抒发亡国之恨与故国之思、个人际遇等方向。文章从主题学研究出发,深入探讨词作中“亡国之痛...
关键词:黍离之悲 《竹山词》 主题 蒋捷 
论白石词的布衣游士视角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33-35,共3页韩彩虹 
姜夔是南宋雅正词派的代表词人,不同于两宋其他名家如晏殊、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的文人士大夫身分,他虽才华横溢,却漂泊江湖,布衣终老。白石词的江湖游士视角主要体现在借清冷孤高的梅意象,抒发离情别绪和飘零感;作为南宋词人,面...
关键词:白石词 梅意象 布衣游士视角 黍离之悲 至情 
“不可见”:城市化时代的故乡叙事
《青年作家》2023年第2期154-161,共8页李壮 
一在中国文学乃至中华文化的传统里,“故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意对象、一处极特殊而又极典型的空间场域,甚至衍生出一整套经典的言说方式及情感姿态。在我们民族最古老的文学记忆里,便有“黍离之悲”:“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关键词:黍离之悲 文学记忆 言说方式 空间场域 故乡叙事 中华文化 城市化 
深沉的“黍离之悲”——部级精品课《扬州慢(淮左名都)》品赏
《语文教学通讯》2023年第1期59-62,共4页王群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于别样构思中传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能较好地呈现宋词的艺术魅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意象,理清情景关系,把握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探究作品艺术手法的运用。同时,要补充背景资料和名家评论,引导...
关键词:黍离之悲 意象 意境 艺术手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