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汤联合DMPS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静[1] 陈怀珍[1] 李良勇[1] 方向[1] 

机构地区:[1]安徽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230031

出  处:《新中医》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New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102592);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10040606Q39)

摘  要:目的:观察肝豆汤联合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脾静脉内径(SVD)、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门静脉血流量(PVFV)、脾静脉血流量(SVFV)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DMPS+肝豆汤治疗,B组采用肝豆汤治疗,C组采用DMPS治疗,并一律给予本院规定的低铜饮食及常规保肝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PVD、PVX、SVD、SVX、PVFV、PVFV水平变化及24h尿铜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PVD均缩小,而尤其以A组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SVD宽度A组、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PVX、SVX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PVFV均有显著下降,其中以A组改善最为明显(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组SVFV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A、B 2组改善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尿铜水平(取6疗程中尿铜的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各组组间尿铜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以B组最低,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肝豆汤联合DMPS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疗效确切。

关 键 词: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WD) 门脉血流动力学 肝豆汤 DMPS(二巯基丙磺酸钠) 

分 类 号:R575.29[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