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冬季汕尾港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化学因素浅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冀刚[1] 吴莹莹[2]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广东汕尾516600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出  处:《技术与市场》2014年第1期8-9,共2页Technology and Market

摘  要:赤潮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产生的原因与机理复杂,其发生和发展与合适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的共同作用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水体富营养化(即海水中植物性营养物质的不断增加)为赤潮的发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根据2009年冬季汕尾港球形棕囊藻爆发前后海水中DIN和DIP的变化情况,简单分析本次赤潮发生过程中相关化学因子与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的关系。

关 键 词:汕尾港 赤潮 DIN DIP 

分 类 号:X173[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