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诗海[1]
出 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91-98,共8页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辨体批评在明代的发展>(批准号:GD11CZW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文集凡例与文学批评研究>(批准号:12YJA751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书凡例与文学批评--以明清集部著作为考察中心>(批准号:12BZW044)
摘 要:明清时期,评点臻于极盛。从明代后期开始,出现了对这种具有大众文化性质的批评方式的反思与批判,斥评点为近俗、功利、时文陋习乃至败坏天下的"恶道"。然而,这些批评,未能根本遏制评点的盛行与发展。众多评点家以全力投身评点实践、撰写评点著作来彰显评点的价值和魅力,并在评点著作凡例中,充分肯定评点传承经典、创新文化、指导后学读书作文、普及文化教育等积极意义。这种肯定,可谓对蔑视、否定评点者的一种间接反击,呈现了评点"恶道"之外的另一面相,为全面了解明清人的评点观念及评点何以具有广大受众和旺盛生命力提供了独特视角。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