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融合蛋白及融合机制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秦照玲[1] 鞠鹤鹏[1] 戚中田[1] 

机构地区:[1]第二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上海市医学生物防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433

出  处:《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6期111-11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00066;81171564);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No.B901)

摘  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肝病毒属,是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其包膜糖蛋白E1、E2均位于病毒颗粒外表面,主要参与子代病毒颗粒的形成(如组装)及病毒新一轮感染(如细胞黏附、受体结合以及膜融合等过程)。目前研究认为,有包膜病毒均通过一个共同机制--膜融合将自身基因组输送至靶细胞,然后进行复制、转录与翻译、子代病毒组装与释放。经受体结合[如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pH改变[如流感病毒、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和塞姆利基森林病毒(Semliki forest virus,SFV)]或二者兼具(如鸟类肉瘤病毒、白血病病毒)的方式,与细胞膜或内体(endosome)膜发生融合[1]。本文将对近年来HCV E1、E2所介导的膜融合研究作一综述。

关 键 词:丙型肝炎病毒 病毒融合 IMMUNODEFICIENCY 融合机制 包膜糖蛋白E1 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正链RNA病毒 白及 

分 类 号:R373[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