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国平[1]
机构地区:[1]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出 处:《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由于对语言使用主体的关注和重视,现代西方哲学实现了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无论是塞尔的心智哲学,还是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其研究内容都从语言拓展到了人类的心智,都采纳自然主义,反对还原论和身心二元论,强调心智作为独立实体进行研究的地位。两种心智观的不同在于:乔姆斯基的心智语言观重视句法研究,核心在于洞察人类心智和语言独有的句法运算程序。而塞尔的心智观更关注意义研究,主张任何意义都是主观的建构,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是心智的一部分,研究语言本身就是研究心智,而塞尔认为语言是心智活动的反映,主张从语言的产出和使用出发反观人类心智。这样,塞尔和乔姆斯基机智地绕开了传统意义上的身心二分问题,认可物理世界和人类心智的相容性,为心智研究的自然化突破了瓶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17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