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文新[1]
出 处:《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91-97,共7页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科举制度与明清社会"(11JJD750001)
摘 要:中国古代的士,一方面是国家管理的主体,另一方面又是"道"的承担者,"道"与"势"的博弈不仅是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且造成了心灵世界的无穷纷扰。《儒林外史》在对科举时代的士人心态的描写中,时时回首原始儒家的道义理想,直接面对士人的人生责任与道义理想的矛盾,作品因而显得厚重而深沉。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云:"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儒林外史》就情节而言聚焦于"功名富贵",就主旨而言,则是期待读书人保持其"道"的承担者的高贵和自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