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温爱玲[1] 李涛[1] 游永豪[2] 

机构地区:[1]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2]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安徽合肥230601

出  处:《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5-107,共3页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2012年淮南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资助(2012wk72);淮南师范学院2013校级质量工程青年项目(2013HSQNXM03)

摘  要:为了解淮南市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现状,本研究对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随机抽取的519名大一、大二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的测试.结论:①运动负荷生理曲线的高峰出现在课的基本部分的中部、后半部,基本符合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但多数为休育课运动量偏小型的生理曲线.②大约70%的学生主观感觉等级在10-12,近1/3的学生本次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对身体产生了较好的刺激.③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法、指数法、百分法所得普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现状较一致,三个方法都表明体育课生理负荷较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④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PE)评定法在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时较指数法、百分法更加敏感.

关 键 词:公共体育课 生理负担量 现状 

分 类 号:G807.4[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