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凯[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哲学系,重庆400715
出 处:《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2期17-20,共4页Social Scientist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孟子伦理思想与列维纳斯伦理学之比较研究"(12CZX057);项目负责人:李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SWU1109002);项目负责人:李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规划项目"孟子伦理思想研究--以列维纳斯伦理学为参照"(RX12H03);项目负责人:李凯
摘 要:荀子的性恶论并未否认人的先天素质中所包含的善的因素,但这天赋"善质"却并不像许多学者所指出的,是一种知善、行善的能力,而是人类的天然道德情感。荀子既相信人天生就有道德情感,又认为在自然状态下,道德情感最终无法战胜情欲,因此他主张,必须借助于外在强制力迫使人行善,以避免人放纵情欲而引致恶行。如此看来,人所行的就是外在的善——"礼"。尽管礼并非出自人的内在生命,它却又应和着人生命中的善——善质:礼一方面"顺人心",扶助善质,另一方面又"导情欲",疏导欲望;而当人对欲望的追求被完全纳入礼所许可的范围,欲望的要求与善质的要求获得一致时,人的修养工夫便臻于完成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6.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