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还是普惠?——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效果初探  被引量:2

Exclusion,or Inclus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文杰[1]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出  处:《银行家》2014年第2期110-113,共4页The Chinese Banker

基  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0004110003和20120004110001)支持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激励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的重心是不断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使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方面享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放开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正式启动。1998年、1999年和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分三次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幅度。

关 键 词:利率市场化改革 农村信用社 改革效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 农村金融机构 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金融体制改革 

分 类 号:F832.35[经济管理—金融学] F822.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