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翻译实践的功利性特征——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重译历程为例  被引量:2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任东升[1] 李江华[2]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2]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部

出  处:《东方翻译》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East Journal of Transl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项目编号:12BYY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列宁发表于1905年、论述俄国革命特殊时期报刊与建党关系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中国的译介诠释史经历了“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圣经”,作为中共的纲领性文献广为引用,很多观点被引诸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到之后4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起到极大制约作用。该文被十次翻译成中文,其中九次存在“误译”,最后一次重译才纠正之前的误译。探究该文反复重译的历史背景,可揭示其“误译”的必然性和国家翻译实践的政治功利性。

关 键 词:《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误释 重译 国家翻译实践 政治功利性 

分 类 号:H315.9[语言文字—英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