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荣[1]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当代文坛》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基 金: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茨威格传记文学书写对传记理论建构的启示"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1YJA752027;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国文论传统的民族性与文论研究的范式转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TD0059;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位点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4XWD-S0501
摘 要:对茨威格的自杀身亡,国外学界以托马斯·曼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认为茨威格自杀是一种"背叛"。中国学界却与此相异,多从社会历史和心理动因予以解说,且都有一定说服力。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身份认同的视角再来解读茨威格之死,正是"世界公民"身份幻灭、文学圣徒身份被剥夺、"西方犹太人"到"犹太人"身份的剧变等导致其自杀身亡。这或许将拓展中国学界茨威格研究的新视角,且身份研究亦可运用到传记文学研究当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