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媛媛[1]
机构地区:[1]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音乐创作》2014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回荡在海内外已逾半个世纪,至今在国人心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根弦演绎出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主题动机中吐露出越剧音调的温婉韵致,奏鸣曲式里蕴藏着的戏曲板式变化,无一不堪称乐坛典范。一时间,"器乐唱罢人声敢",由小提琴《梁祝》拷贝出的各种版本滥觞于街头。其中同为拉弦乐器的二胡演奏版本别有一番韵味,传递出不同于小提琴版本的音乐能量,原因何在?本文将对此做出细致分析,拟从二胡音色、演奏技法以及美感特征入手,就二胡赋予《梁祝》的阴柔、怨愤、悲情三个审美层面,探析二胡音乐语言的重要特征。发掘《梁祝》在民族器乐演奏背景下的审美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