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美

作品数:41被引量:1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马志英柳晓利史许福王妮周姣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河西学院学报》《文学教育》《邢台学院学报》《学习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唯美到颓废:《雪国》营造的女性悲情美
《绥化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74-75,92,共3页金海 
2021年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研究重点项目(WYJZW-2021-2029)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雪国》中,从女性形象以及爱情的追求中进行表现,从“性别命运”中营造揭示出女性的悲剧命运。运用男性视角的观察方式,以差异美的观察结果折射出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位相,男性与女性人...
关键词:《雪国》 川端康成 性别命运 女性形象 悲情美 
陆游《沈园二首》的意象
《半月选读》2022年第19期38-39,共2页周学芳 
沈园二首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法然。《沈园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75岁时所作。与陆游保留下来的大量高亢、激昂的爱国主义...
关键词: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 陆游 沈园 南宋诗人 自持的 悲情美 阳刚之气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艺术特色探析被引量:1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1年第9期107-108,共2页孙超凡 
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是由双管乐器独奏曲移植改编而来,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该曲在音色处理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胡独特的激发优势,在曲式结构上使用了再现单三部曲式,具有中国传统的对仗之美。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饱满,情绪层...
关键词:意境美 悲情美 《江河水》 
古诗词情境的“沉浸式体验”——试赏李煜诗词的“悲情美”元素被引量:3
《邢台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127-130,共4页张学椿 
中国古典诗词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并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值得细读品味。“沉浸式体验”阅读方式在理解诗词情境上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促进读者、文本和诗人之间的有效对话,其重要性日...
关键词:李煜诗词 悲情美 沉浸式检验 
空孤冷逸:渐江绘画的悲情美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18年第5期110-112,共3页武晓丽 
渐江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他创造了空境、清冷、静谧、孤寂的画风并将其推向极致,使其山水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无论从意境还是技法上都显现出独特的风格。他创造的"家国山河皆空"的悲情图式,构筑了群体在朝代更迭中失落的心理结构,...
关键词:渐江 朝代更迭 空孤冷逸 悲情图式 新安画派 
为了忘却的青春记忆: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芳华》被引量:1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8年第9期84-87,共4页史修永 
《芳华》是严歌苓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讲述20世纪70年代某部队文工团青年男女的青春故事,彰显出自自然然的第一人称权威叙述的艺术魅力。小说寄寓着一代人对青春记忆的重访,凭借过去的精神资源完成对当...
关键词:《芳华》 讲述 记忆 悲情美 严歌苓 
论李清照词的悲情美
《长江丛刊》2018年第27期1-2,共2页刘淑娟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她的词作风格较为婉约,含有一种别样的悲情美,具体表现在情感真挚深切、表达委婉含蓄以及意境深远蕴藉等方面。本文就李清照词的悲情美,简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李清照 悲情美 情感真挚 意境深远 
《代悲白头翁》悲情美赏析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8年第2期167-168,共2页万建军 
围绕刘希夷诗歌《代悲白头翁》的情感意蕴核心"悲",从自然意象、人物形象、生命意识、宇宙意识等方面解读诗歌浓郁的悲情,并结合诗人的人生境遇,探究悲情的缘起。
关键词:《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悲情美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情与音乐艺术价值
《中国文艺家》2018年第2期131-131,共1页时之鑫 
《琵琶行》成就于诗人被贬谪期间,以细腻、绚烂的文笔描绘了无声的音乐,让节奏跃然于纸上。作为一首叙事诗,平铺直叙以音乐写就心中郁结,诗歌与音乐艺术的交融与升华,在叙事的基础上,为整体诗篇营造了苍凉的氛围,也暗藏了诗人不屈不挠...
关键词:琵琶行 白居易 以音叙情 悲情美 
简析日本的文学悲情美意识
《长江丛刊》2017年第24期10-10,共1页腾翀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悲剧精神相当突出的民族。近代日本悲剧文学在继承了传统悲剧文学的一些特点后,又融合了许多新元素,使悲剧文学呈现出新的特点,如重点突出描写悲剧人物的内心情感、悲哀性元素贯穿全文。
关键词:日本文学 悲情美 意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